冷友斌代表:農畜牧業廢棄物是資源應有效利用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飛鶴乳業董事長冷友斌表示,農畜牧業廢棄物是資源不是污染源,建議打造生態循環模式,實現經濟和生態的良性可持續發展。
據冷友斌介紹,近年來,我國畜牧業持續穩定發展,有力保障了民生供給,但污染問題也日益突出。數據顯示,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有機廢棄物產生量最大的國家。農畜牧業廢棄物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到環境中,使“資源”成為“污染源”,威脅我國環境質量和安全。
他認為,如果我國有機廢棄物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將產生巨大的環境效益。從大氣環境的角度來說,每年至少可減少400億立方米CO2的排放;從水環境的角度來說,每年至少減少向水環境排放2億噸COD、650萬噸氮素、250萬噸磷素;從土地資源利用的角度來說,可減少約2萬公頃(堆高5米)土地的占用,減少和避免有機固體廢物對土壤的污染?!皠撔律r畜牧業態循環模式,是實現變廢為寶,將農畜牧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是根本途徑”。
“當前農畜牧業生態發展模式的難點首先在于廢棄物處理成型技術及模式少,其次生態循環模式前期投入成本巨大”。冷友斌建議,從六個方面推動農畜牧業生態循環模式建設,解決農業秸稈、畜牧業糞污等難題:鼓勵企業積極實踐,實現種養一體(糞污+秸稈)的生態循環模式;推動中央和地方出臺配套政策措施,推動養殖大縣實現蓄禽養殖污染治理和廢棄物綜合利用區域統籌;站在建設農業生態文明,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上,制定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方式的獎補政策;設立相關扶持資金,擴大生態循環模式的應用實踐;盡快出臺諸如生物天然氣行業標準,有機肥施用技術標準等相關政策措施;明確主管部門,積極為條件具備的企業頒發生物天然氣特許經營權證及批準加氣站建設指標。